计划生育发起人自己有2个老婆8个孩子呼吁全国只生一胎
“少生优生,幸福一生”这样的标语,在上世纪计划生育的时候,几乎是随处可见。
曾几何时,老百姓们都对这样的计划生育政策感到不满,因为多生而受到罚款惩罚的人更是不少。
但是很多人都没想到,当初那个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、鼓励大家少生孩子的人,自己却有两个老婆和8个子女。
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,战乱结束,百姓们的生活也过得慢慢的变好,当时,百废待兴,生产力成为了最重要的东西。
人们都奉行着人多力量大,为此家家户户都以多生孩子为目标,这也导致中国人口增长得非常迅速。
很多家庭都以生孩子多而感到光荣,5个孩子甚至10个以上孩子的家庭,并不在少数,而且国家也一直在鼓励大家生育,还赋予女性“光荣妈妈”等称呼。
那个年代医疗水平并没有现在这么好,女子在生孩子的时候,真的像是在鬼门关闯荡了一番,因为生产而死亡的孕妇,每10万人中,就有1500人死亡。
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,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,平均每年,中国人口的增长数量,都以上千万来计数。
1953年,中国进行了一次人口大普查,结果统计出来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,601938035人。
而且按照每年20%以上的增长率来看,在50年之后,中国将会有26亿人口的出现,这一个数字,引起了马寅初很高的重视。
马寅初先于很多人,察觉到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,若是中国人口数量不加以控制,那么不久的将来,中国将会面临大量人口失业的情况。
而且过多的人口,还会减缓国家资金的累积、减慢国家的发展速度、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、幸福指数降低等一系列负面情况的发生。
正因如此,马寅初才坚定的提出了《新人口论》,他翻遍了大量的资料,并且针对中国的情况,实地进行了考察,呕心沥血将自己的观点呈现了出来。
马寅初认为,一个家庭生一两个孩子就够了,他还建议给那些少生孩子的家庭予以奖励,以此来带动大家的积极性。
在1957年,马寅初就在最高国务会议上,发表了自己的主张,一时之间,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。
赞同他观点的人有之,但更多的人却认为他太大胆,他的主张和大家的主流意识相悖,人们不禁开始怀疑起马寅初,缩减人口是不是有着其他目的。
随着时间的发展,很多人都开始远离马寅初,不愿意和他为伍,甚至还有人公开发布报刊,批判马寅初的文章。
最终马寅初在失望之下,选择辞退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,但是他对自身的言论,却从未怀疑,他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。
那个时候,只能说马寅初看得太长远了,他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,但是别人的目光却跟不上他。
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,人口增长的压力终于引起了国家的重视,为维持国家的稳定发展,各项计划生育条例,终于开始实行起来。
马寅初相当初的理论,相对来说,已经算是非常温和了,他的理论给国家带去了很多的启发,受到了很多学者的研究。
此外他在《新人口论》提到的对社会方面的促进和发展,至今也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。
然而在那个不被理解的时候,马寅初可谓是被大众视为了仇敌,不少人都感到他表里不一,为什么他宣扬控制人口,可自己有那么多孩子呢?
马寅初1882年在绍兴出生,他小时候因为读过私塾,所以见识比别人要高很多,后来他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马寅初不仅是北洋大学优秀的学生,还曾经在国外留学,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启蒙和感染。
学成归国之后,马寅初还没开始展开自己的抱负,就被家人要求娶妻生子,虽然马寅初对于包办婚姻非常反感,但是家人对他的养育之恩,让他不得不听从。
马寅初很快就和张团妹结婚了,她从小就没有读过书,和马寅初也没什么聊得来的话题。
但是因为张团妹朴实的性格,俩人之间相处得也很融洽,很快张团妹就为马寅初生下来三个孩子,可惜儿子却早早夭折。
这成为了张团妹一生的痛,她后来伤了身子,就一直没能再怀孕,后来家里人又让马寅初娶了二房王仲贞,在那个年代,这种婚姻关系还是挺普遍的。
马寅初在结婚生子的时候,是上世纪初期,当时距离人口数量激增的情况还非常遥远。
因此不论是他生孩子过多,还是他娶了两个妻子,都不能成为他后来备受诟病的理由。
不同的时代,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,国家都会实施不相同的决策,正是这些决策,推动着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,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变得好。
不论如何,马寅初都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学者,他在学术论坛上以及政治舞台上的成就,都给后世带去了很多的帮助和启发,他看待事情的长远目光,也值得大家的学习。
计划生育是一个时代的产物,其影响深远且复杂,但能确定的是,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,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